【書名1】50000年人類藝術史
【出版信息】50000年人類藝術史/(英)約翰-保羅·斯通納德(John-Paul Stonard)著,;朱曄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23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10.9/168
【內(nèi)容簡介】從50000年前的洞穴壁畫講到40年前的后現(xiàn)代藝術,!一部縱貫五萬年、橫跨六大洲的人類藝術史,!從舊石器時期的洞穴壁畫到今天的觀念藝術,對世界藝術進行了完整的介紹,。從非洲人俑,、美洲裝飾、古希臘瓶畫,、中國山水畫,,到浪漫主義、印象派,、立體主義,、野獸派、攝影藝術……近距離感受藝術品魅力的同時探索藝術品背后折射的人類思維方式,,人類與世界的關系,,人類的創(chuàng)造性沖動。通過人類如何開始創(chuàng)造,、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等問題引導讀者思考人類與藝術的關系,。翻開本書,跟隨英國藝術史學家約翰-保羅·斯通納德,,理清人類藝術史的脈絡和變遷,!
【書名2】全人類藝術史
【出版信息】全人類藝術史/(美)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編著;戴悅,,馬清銓,,周妤思譯,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2022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10.9/166
【內(nèi)容簡介】《全人類藝術史》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紀念建館150周年之作,,現(xiàn)任館長親自牽頭,,策展部安排全書架構,數(shù)字部提供海爾布倫藝術發(fā)展史時間軸,,影像部拍攝藝術品照片并校準顏色,,出版及編輯部編校文字。本書首度用134個主題關鍵詞分類并總結六大洲各個時期的藝術,,不受時空限制地呈現(xiàn)人類藝術的全貌和相互關聯(lián),。既可以品鑒《吶喊》《麥田里的絲柏樹》等886件鎮(zhèn)館級藝術品,,也可以通過關鍵詞探索和其他藝術品之間的無窮聯(lián)系,或是閱讀161篇研究文章深度了解藝術家的生平,、時代背景,、流派特點等內(nèi)容。整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搬到手邊,,隨時隨地翻開就能逛,!想怎么逛就怎么逛,想逛多久就多久,!
【書名3】中國早期藝術史(上,、下冊)
【出版信息】中國早期藝術史(上、下冊)/(瑞典)奧斯伍爾德·喜龍仁著,;魏清巍,,謝潔瑩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22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20.92/25/1,;J120.92/25/2
【內(nèi)容簡介】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古代藝術史的通論,。全書共上下兩冊,,上冊分為“史前至秦朝藝術”和“漢至南北朝藝術”兩部分,,著錄了海內(nèi)外博物館、美術館,、私人收藏家等珍藏的史前時代以來各個門類的文物精品逾600件,,其中很多今已下落不明,其影像資料僅見于本書,;下冊分為“雕塑藝術”和“建筑藝術”兩部分,,除著錄海內(nèi)外公私所藏被盜流散出境的佛道造像、陵墓世俗雕刻外,,還收錄了我國各地名勝古跡照片數(shù)百幅,,記錄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化遺跡保存與變化的實況。本書為西方漢學界系統(tǒng)研究中國早期藝術史的發(fā)軔之作,。書中大量文物珍品的介紹,、著錄來源和傳承記錄均很明晰,對于我們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藝術,,以及構建一個比較完善的中國古代藝術品認知系統(tǒng)有重要價值,。
【書名4】世界園林藝術史:500年經(jīng)典繪畫中的園林全書
【出版信息】世界園林藝術史:500年經(jīng)典繪畫中的園林全書/(英)凡妮莎·雷明頓[著];潘莉莉譯,,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4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TU986.61/10
【內(nèi)容簡介】從古至今,園林都代表了獨特的人文智慧,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空間,。這一題材,,也一直令藝術家深深著迷,。以繪畫為主要形式的其他門類視覺藝術,不但對史上杰出園林的歷史傳承具有價值,,也對未來園林設計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書作者凡妮莎?雷明頓(Vanessa Remington)是英國皇家收藏信托基金(Royal Collection Trust)的高級策展人,她在本書中以300多張珍貴圖片回溯了從15世紀到20世紀初東西方園林藝術的演變,,并揭示了園林在不同文化和歷史時期的地位和意義,。這些作品均為從皇家收藏中精選出的具有卓越價值和非凡美感的油畫、木版畫,、素描,,還有掛毯和珠寶,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從未公開過的藏品,。本書不僅是一場令人陶醉的藝術之旅,,更是一首致敬園林之美的贊歌。
【書名5】世界服飾藝術史:從古代到19世紀服飾藝術圖典
【出版信息】世界服飾藝術史:從古代到19世紀服飾藝術圖典/(法)阿爾貝·奧古斯特·拉西內(nèi)著,;柴春燁譯,,北京:金城出版社有限公司,2024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TS941.72/12
【內(nèi)容簡介】《世界服飾史》首版于1876年出版,作者奧古斯特·拉西內(nèi)耗時12年,,于1888年終完成全六卷的繪制和印制,。這是一部描繪歷史上服裝的鴻篇巨制,是法國出版史上部描繪服裝史并首次運用彩色平版印刷的服飾類圖書,。書中圖片全部為作者臨摹手繪,,其中有304幅全彩圖版,大部分使用金色和銀色勾勒,;170幅雙色或三色的淡著色圖版,;附有12張古典流行服飾的裁剪圖樣。本書被認為是“服裝領域為重要的藏品”,。本書按時間和地域編排,,全景展現(xiàn)了19世紀末之前世界各地、各民族流行過的精美服裝,、配飾,、家具、日用品及交通工具,、武器等,。相信本書會為藝術家、設計師,、插畫師和歷史學家提供不可多得的圖片資料,,為所有服裝和時尚愛好者帶來豐富的靈感源泉,更為大眾展現(xiàn)一場盛大的歷史文化視覺盛宴,。
【書名6】中國當代藝術史:2000-2019
【出版信息】中國當代藝術史:2000-2019/魯虹著,,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23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20.97/21/2000-2019
【內(nèi)容簡介】《中國當代藝術史2000—2019》全書分為三編十五章,,共三十五萬多字,千幅插圖,。在編中,,作者從七個不同的方面簡述了中國當代藝術在21世紀所面臨的情境因素。第二編與第三編是全書的主體部分,。第二編重在介紹曾被人們劃在“另類藝術”范疇里的影像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與綜合媒介藝術等,,第三編則主要圍繞傳統(tǒng)媒介的當代轉換而展開,。全書安排了兩條發(fā)展線索:其一是文字部分,其二是圖片部分,。文字部分按時間順序梳理了當代藝術大事件,,圖片部分為三百位當代藝術家的三百五十余件代表作品,并配有“作品簡介”“藝術家簡歷”,。本書具有工具書的功能,,融學術性、知識性,、歷史性,、文獻性、直觀性與可讀性于一體,,適于藝術家,、批評家與文化學者及大眾閱讀。
【書名7】中西服裝藝術史
【出版信息】中西服裝藝術史/劉瑜著,,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22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TS941.74/9
【內(nèi)容簡介】本書作者依據(jù)多年教學經(jīng)驗,濃縮了中西服裝史課程的學習重點與難點,,使學生能更快地通過學習服裝史的知識,,掌握服裝流行的規(guī)律并積極探索服裝設計的靈感,從而讓本課程真正起到解讀服裝文化歷史,、透視流行發(fā)展,、拓展設計思維的作用。
【書名8】希臘藝術史
【出版信息】希臘藝術史/(美)F·B·塔貝爾(F. B. Tarbell)著,;殷亞平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22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10.92/20
【內(nèi)容簡介】本書從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藝術談起,詳細介紹了古希臘藝術發(fā)展不同時期的主題,、特征,、技術手段及藝術價值,依據(jù)當時所能獲得的考古和文獻資料,,對雕塑,、建筑,、繪畫等主要藝術進行了可信的介紹和精當?shù)脑u價;并通過近200幅,,展現(xiàn)了保存至今的優(yōu)秀的希臘藝術品,,引導讀者巧妙地鑒賞這些杰作。
【書名9】中國藝術3000年
【出版信息】中國藝術3000年/(德)奧斯卡·明斯特伯格著,;蔣洲驊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22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120.9/84
【內(nèi)容簡介】《中國藝術3000年》(原《中國藝術史》第二卷)是19世紀德國東亞藝術史學家奧斯卡·明斯特伯格(Oskar Münsterberg)的力作。本書分為建筑藝術和工藝美術兩大部分,,涵蓋了中國古代建筑,、青銅器、陶瓷,、寶石制品,、印刷品、織物,、漆器與木器,、琉璃、琺瑯,、犀角,、玳瑁、琥珀,、象牙等器物近1200件,,通過藝術作品本身所展現(xiàn)的審美趣味,厘清中國藝術的發(fā)展脈絡,。書中收錄675幅黑白圖版和23幅彩色圖版,,其中不乏藏于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地的文物原件的圖片及在中國實地拍攝的照片,。每幅圖片均詳述器物名稱、尺寸,、收藏信息等,。本書是研究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珍貴史料,可謂“中國藝術大百科”,。
【書名10】中國雕塑史(全3冊)
【出版信息】中國雕塑史(全3冊)/(日)大村西崖著,;范建明譯,北京:中國畫報出版社,2020
【館藏地】新書書庫(西3樓)
【索取號】J309.22/5
【內(nèi)容簡介】《中國雕塑史》(原書名為《中國美術史——雕塑篇》)首版于1915年出版,,是大村西崖關于中國美術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著述,。作者大村西崖為編著本書,可謂以非凡之熱誠,、驚人之毅力,,搜集中國雕塑史料巨細無遺,,并條分縷析,分類排列,,又加以犀利之論評,。該書以時間為經(jīng),作品為緯度,,上啟于太古本,,止筆于五代,至成書時書錄記事凡一千二百余項,,金石碑銘凡兩千六百余種,,附錄珍貴圖片978 幅,縱橫交織,,圖文并茂,,使得中國幾千年雕塑歷史的發(fā)展軌跡有案可稽,歷歷在目,。中國學者羅振玉,、日本著名作家森鷗外、建筑史學家伊東忠太,、關野貞等也都親自為此書做了序,。《中國雕塑史》對當時及其后的學界影響甚大,。梁思成于1929至1930年在東北大學講授中國雕塑史時,,就曾參考過此書。中國學界至今仍將大村西崖的《中國雕塑史》和常盤大定,、關野貞合著的《晚清民國時期中國名勝古跡圖集》(原書名《中國文化史記》),,以及沙畹的《華北考古記》、喜龍仁的《五至十四世紀的中國雕塑》看作中國古代雕塑美術的“四大名著”,,其中又以《中國雕塑史》為最早的一部中國雕塑通史,。